|
|
|||||||||||||||||||||||||||||||||||||||||||||||||||||||||||
茶的保健功效显著但不是“万病之药”
——兼评“茶性寒凉”的偏窄 丁俊之 2011、8、3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是在时间、空间久为流传,广为认同的民间传说和文字记载,上古时代,茶叶初为药用,后为饮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茶叶的保健功能和药理效应越来越多。 《中国茶叶大辞典》列举茶的十大功效;①助消化 ②消除脂肪、胆固醇 ③除口臭 ④解渴、解酒 ⑤治便秘 ⑥减肥 ⑦提神醒脑 ⑧利尿 ⑨抗辐射 ⑩抗癌 一、茶是人民大众的保健、美味的饮品 饮茶健康新观察——减肥、防癌、防辐射、抗毒来菌、增强免疫力(长乐长寿)。 首先要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份,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它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 饮茶保健的新观察,可以综述如下: ①减肥:治本性,渐进性。 ②防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抗癌效果最佳,在六大茶类中,绿茶抗癌效应最大。 ③抗毒灭菌:饮茶有助防“非典”、“甲流”。 ④增强免疫力——常乐长寿。过量的自由基是人体病变(炎症、致癌、衰老、心脑、血管病等)的罪魁祸首,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超强的消除人体自由基的能力,例如每分子的表一没食子酸酯(EGCG)可以清除6分子的自由基。比Vc,Ve强十多倍。 ⑤防辐射 第二次世界大战广岛原子弹爆炸以来,人们对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危害已经有了足够认识,因此医学相继进行了各种防辐射方法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日本把广岛原子弹受害者迁移到茶区居住,并让他们饮用大量优质绿茶,这些人不仅活着,而且身体得到了恢复。这个事实使人们发现茶是辐射的解毒剂。 试验发现,茶可以吸收90%的危险性同位素,而且能在这些同位素到达骨髓前把它吸收。茶多酚不仅能吸收放射性锶并阻止它们的扩散,而且只要饮用足够量的浓绿茶还能使人体内原来积累的锶——90的数量降低到允许的水平之内。对于进行辐射照射治疗后引起白细胞数量下降的癌症患者,饮用浓绿茶后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效果可达90%以上。 原来是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和脂多糖物质可减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对造血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饮用茶叶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1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用茶叶片剂治疗由于放射引起的轻度辐射病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总有效率可达90%。① 现代生活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手机、电脑难免有辐射,茶对此有消减辐射的作用。不论是否懂茶的人,凭人们的味蕾都可以感受到茶的馨香和美味,茶给人以美的享受,实在是其他饮品取代不了的。 基于此,茶的“定位”可以是人民大众的,保健、美味的饮品。健康人类身心的灵叶。 二、茶不是药,更不应拔高“定位”为“万病之药” 尽管茶的保健功能和药效应还会越来越多被发现,但不应由此任意提高茶的“定位”。我很同意陈忠懋院士:“茶毕竟是茶不是药”的观点,从对人体的医药原理来说,茶具有辅助功能,当然,随着科学的发达,茶的某些成份如茶多酚中的儿茶素类如没食子酸酯(EGCG),茶氨酸等可以从中提炼开发为治病之药。但茶不是药,更不能称为“万病之药”。茶界人士,惯于不加分析地引用唐朝陈藏器:“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有些茶企更喜欢引用,以获取销茶的商业利益,其实,宣传炒作过分,效果适得其反。 八马茶业的赛珍,珠铁观音全球巡回品鉴会已在2011年5月15日从福建泉州站震撼起航。四大国家级权威机构: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茶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赛珍珠铁观音健康功效研究报告:“四大保健功效,”堪称“茶中灵芝”其结束语表明:“当然,赛珍珠铁观音仍然是茶叶饮品,它并不能取代药品”。 日本茶学学会会长,原静冈县茶业实验场长小泊重洋在他:“茶饮不能代替药物”论文中高度评价茶的保健功能的同时,指出:“茶不是医药品,它的功效也有一定的界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茶并不是万能之药。……例如,反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中性脂肪、肥胖等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尽管每天都在饮茶,却没有得到改善的意见也很多。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小泊重洋先生的说法有参考价值,在销售茶叶市场上不恰当的宣传:“茶上万病之药”徒然会使消费者产生“逆反心理”,是不可取的。我还认为问题的另一方面,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也是因人而异,例如对茶的摄取量多与少,也许是回应小泊重洋先生的问题在哪里呢?的一个重要方面,小泊重洋写道:“最近在摄取高浓度的儿茶素来进行的体重和体脂肪减量的实验中,每天摄取500mg以上的儿茶素才可以看到一些效果。”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每天饮茶十杯以上,一个月用茶1斤,1年12斤,张老先生每天摄取儿茶素理应达到500mg以上,所以,年逾百岁,健在的张老也是饮茶保健的实证,当然,人体健康是有综合性因素,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分析任何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以偏概全。 三、所谓“茶性寒凉”是偏窄的定语 关于“茶性”,有人往往下定语:“茶性寒凉,”并引伸由此渐而形成“茶道”、“茶艺”等文化现象。这是不切实际的。“茶性寒凉,”是来自陆羽的《茶经》,在唐朝茶叶,只有“绿茶”,没有其他茶,绿茶不发酵茶,尽量保持原叶的性状,青汤绿叶。这样,陆羽认为“茶性寒凉,”是有时代的局限性,在当时,陆羽作如此论断,是没有错的。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科学的发展,人们采用不同的制法,产生了以适应人体不同需求的多样性:茶性就不仅有寒凉(绿茶),还有较凉(白茶、黄茶)、中和(乌龙茶)、温和(普洱茶、红茶)。 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要“人云亦云”对古人的论说,堪称典范的要传存、弘扬;不妥当的要充实,提高;不科学的,错误的,要扬弃,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实是求是的思想。 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精神,既要求真务实,更要解放思想。 备注: ①2011、4、13广州《老人报》 ②邬梦兆主编《中国茶养生大全》广州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该书的封面有写道:“古人论茶,亦以茶为‘万病之药’……” ③小泊重洋/文 顾雯/译:“茶饮不能代替药物”宁波茶文化促进会期刊:《茶韵》2011年第2期 ④邬梦兆主编:《中国茶养生大全》广州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该书的封面有写道:“茶性寒凉……渐而形成‘茶道’、‘茶艺’等文化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