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香的喜爱,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华夏大地上,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它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香,在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茗边——茶生活美学》(戊戌春)
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1.春秋至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公元前700—公元265年)
从现有的史料可知,中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了。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以春秋时期所使用的香木香草种类还不多,但当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不仅已有焚烧(艾蒿),佩带(兰)、还有煮汤(兰、蕙),熬膏(兰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诗经〉《尚书〉《左传》《周记》《山海经》等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述。
到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汉朝公元前206年-220年),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之路”和“海上丝之路(东,地处珠江口东岸,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同时,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香。
2.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公元581—公元907年)
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
在唐代,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也对香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佛家的教理经书对香大加推崇,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
在大唐的盛世环境中,中国香文化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为其在宋元明清的兴盛奠定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正是由于唐代的发展,使得后来香文化的普及成为一件自然的,也是十分必然的事。
3.元明清,香文化繁盛与普及(元朝1271年-1368年,明朝公元1368—1644年,清朝公元1644—1911年)
及至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扩展到普通百姓,并且出现了香的专著,步入了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宋代的航海技术高度发达,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比唐代更为繁荣。巨大的商船把南亚和欧洲的乳香、龙脑、沉香、苏合香等多种香料运抵东南沿海港口,再转往内地同时将麝香否等中国盛产的香料运往南亚和欧洲。
宋朝政府还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类似于现在的海关),专门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
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上门请人作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一同签賞品评......
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以及苏轼与沈括合著的《苏沈内翰良方》等书中都有许多专门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很多关于香的记载,而且记载了许多制香方法。
香具方面,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
4.现当代时期的香文化
晩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使中国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香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时期。
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香文化的发展特别需要一个安定繁荣的“盛世”环境,而近现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不仅极大的影响了香料贸易和制香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恰情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在科技、军事上全盘落后于西方世界,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开始广泛接受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开始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枉过正的、运动式的批判,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被混同于糟粕一并否定了。在这种偏激的反思中,具有鲜明传统特征的香文化受到株连也是必然的事情。
同时,随着文人阶层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嬗变,自魏晋以来长期支持推动着中国香文化发展的文人阶层的力量越来越衰弱。在这种情势下,早已融入了书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渐行渐远,失去了安神养生、美化生活、陶治性灵的内涵,而主要是作为祭祀仪式被保留在庙宇祭祀之中。
现在货架上的香品名称越来越花哨,造型越来越丰富,包装越来越华美,这些所谓的香,可以说是徒有香的形状而败坏香的美名。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优虑,但令人欣喜振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香道师培训班开课啦
招生名额:每期限额8名,招满推延至下期。
(面向全国常年招生,以报名以收到学费或定金为准)
联系方式:0755-82212622
针对有意从事沉香行业、收藏的人士,专业授课,全面系统掌握沉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