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深圳市第十一届欢乐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举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咏春拳》,有极富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戏曲,有独特艺术魅力的锯琴演奏和木偶戏,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客家山歌,也有观众喜闻乐见的变脸、相声和快板等表演。
和道詠春理事长张展茂携弟子叶威、杨于涵、廖威铭、叶玲丽出席。
主办单位: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深圳博物馆(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协办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
资助: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表示,今年的元宵节节目丰富,安排了各类剧种表演,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咏春拳》,川剧,粤剧,京剧等,让观众可以大饱眼福。此外,元宵节表演形式各异,有传统舞蹈,也有快板相声等演出,形式琳琅满目,让观众领略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
《詠春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拳种。动作幅度小,强调近距离攻防、简单直接、连消带打同时,它具有完整的传承体系和科学的训练体系,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技击、健身、养生、表演等功能相结合,运动强度适宜,男女老少都可以选择习练。
詠春拳弟子叶威、杨于涵、廖威铭、叶玲丽表演詠春拳“小念头”、寻桥和木人桩。
表演结束后,许多小朋友和市民们纷纷参与互动亲身体验学习詠春拳,让小朋友和市民们领略到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
练习武术,不仅是对自身的锻炼,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了小朋友和成人的武术文化修养的同时,还激发了小朋友和成人对詠春拳文化的热爱,练习詠春拳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小朋友和成人的人文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观察力和耐心还有团队意识。长期练习,可以左右两脑开发,让小朋友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和道詠春文化中心师资团队雄厚,均来自福建传统詠春拳第八代和第九代传人。“传艺先育人,习武先明德”,和道人以“和道”为准则,以“传承詠春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使命,致力于传统詠春文化的传承、保护、推广、培训和武学交流等。
由于在深圳各校开展传统武学教育,需要增加部分教练,现招募志愿者和武学爱好者加入,欢迎您。